top of page

講座  >  "2016年時令太極"養生講座  > 四月養生講座  > 四月講座複習

月養生講座-複習

【輔仁大學社科院丙申年養身專題講座(四)】

   -----0422 足陽明胃經筋理療

演講過程摘要及課後複習教材


【本月養生動作複習】
簡報檔:https://goo.gl/b40Exj

1. 暖身操:https://youtu.be/g03wFN2m8_E
2. 舌頭操功法:https://youtu.be/CkASCRApncc
3. 揪耳操:https://youtu.be/UCL9B3-tdTE
4. 頭‧枕骨—薦椎的協調:https://youtu.be/MGOgbzFbMf0

【春季時序位置總結】
  本次講座的主題為:「季春」,位於清明跟穀雨兩個節氣之間,在八風中屬於東風系統,氣候悶濕。官老師於講座開場時,為我們整理了從三月到五月的節氣時序,並總結了由冬入春的三次講座的相互關連性。

  由雨水節氣開始,冬天已過而進入春天,節氣中所帶有的「風、寒、濕」三種情況,而產生痺症。痺症的特性是很容易淤塞,表現在身體上則是出現下盤的問題,因為人體累積的寒氣會引水、濕進入到腎臟及骨髓裡面。許多病症(如坐骨神經痛)會在此時出現,有很大因素是人體由冬天進入到春天的過程沒有適當的處理,而衍伸出往後的病症。

  到了春分,氣候由寒入暖,特性轉為「風、暖、濕」,此時容易出現的是痿症。前述痺症壅塞而產生很多肌肉不舒服、痠痛的情況,慢慢的往痿症的方向走。此時肝陽往上、頭部走,而影響到三叉神經,如顏面神經問題、口鼻歪斜等。

  本此講座進入清明、穀雨,肝陽已上升到最旺,影響的是肋間神經。歷代先賢會針對足陽明胃經筋進行調理,而本次講座也根據這個方向,針對「身柱」、「陶道」兩個穴道進行調理。

 

【季春節氣特性及對人體的影響】
  官老師提醒:討論時令養生時,要先看的是季節走到了哪裡(時間)、而我們人又處在怎樣的位置與環境裡面(地點),針對以上差異而有不同的養生方式。如南方的武術功法走低樁,乃是針對南方的水濕,利用大腿、小腿的壓縮排
濕,同樣的方式到了北方,練起來可能就會感到口乾舌燥。因此,重點不是方法本身的對錯,而是如何依據不同的環境和人體條件,找到相對應的適合方式。

  在清明裏頭,肝火一直上陽,五臟六腑內充滿著火,而產生不同的上火型態。在這裡重點提及的是肝木生火,因肝陽上亢,肝鬱氣滯,則頭暈目眩,痤瘡,煩躁易怒,失眠多夢,漲乳,便祕;而前幾個節氣中,壅塞往頭部走所導致的抑鬱,到了雨水充沛、又濕又熱的穀雨時節,便往下積壓,可能造成便秘的問題,結合上火,人易變得焦躁不安。

  因此,從清明到穀雨,上火及排便是兩大問題。針對排便的部分,人體合適的排便時間是上午七點到九點,牽涉到的是吃進去的食物留在體內的時間長短、以及人體自身運作的機制時序。官老師說,要了解排便的狀況,可從色澤、味道、形狀、硬度、重量、次數、排便時間等面向進入觀察。

 

【華人養生之道及季春植物的智慧】

  清明時,過去的華人會盪秋千、放風箏、踏球,踢毽子,踏青掃墓,寒食禁火插柳,植樹……等等。這些動作比較是釋放性的,也對應著腑臟從冬到春處在向外發陳的狀態裡。春天時會出現的短而急促的暈眩,則和此處說的發陳未能順利有關。到了穀雨,前人喜歡在此時喝明前茶、穀雨茶、食香椿,養肝清火明目,化痰提神除煩。以「清火」作為要點。

  講座到此,官老師向聽者提問:「為何每次說到這裡,我們都要講到植物的進場呢?」官老師解釋,植物在何時、何地開花、旺盛生長,都是有其道理的,反映了該時該地的五行相生相剋及平衡。一個甲子六十年,也就有六十種格局,真正的養生要做的不是設計一套通用的功法,而是能協助眾人的感受能打開來、長出覺知。

  回到季春時開花的植物,依照屬性大可分為兩類,一類是數性寒涼、清熱消炎防便秘,第二類是安補五臟、安神解鬱。(有關季春植物之介紹請參考簡報檔)

 

 

bottom of page